開始練習后,還是有一些偷懶的心理,練習的過程中不是每道題都會自己張口說、錄音、自己聽了再修改,而是練習部分題目,另外的題目寫個大致的內(nèi)容要點或者提綱,以為這樣算是自己準備過了。
但即便是帶著“我寫下來是為了說出來的心理”,練習中用到的詞匯還是會不經(jīng)意之間有書面化的傾向
我總結(jié)了大概有這么幾點書面化的體現(xiàn):
大量使用名詞,比如說在講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會下意識用到obedience這個詞,當然在口語中是可以使用的,但用動詞obey明顯會更加靈活、流暢。想象一下如果每次練習的時候?qū)懴聛淼亩际敲~,自己的大腦慢慢會強化使用名詞的習慣。有一些專業(yè)話題加一些名詞的確可以體現(xiàn)自己的詞匯量,但如果過分苛求名詞的使用可能會一時間造成卡殼、反應過慢等口語中的大問題。
過度依賴事先決定的“臺詞”。口語本質(zhì)上是雙方的互動,其實是否做過應試準備考官應該也聽得出來,如果過度依賴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素材,在考試中沒有體現(xiàn)自己的特點,很容易造成不自信。這就像是做題時總會想看看標準答案,可是口語互動哪里有標準答案?
我并不是反對事先準備,這些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是必要的,但開始口語表達的時候,不要刻意去用這些素材生搬硬套,讓這些想法和思緒自然而然來到腦中、來到嘴邊,是最理想的狀況。
著作權(quán)58非魚。商業(y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不是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