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美國索菲亞大學終身教授OlgaLouchakova-Schwartz的采訪
超個人心理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It’snotaboutbeinganacademicdiscipline,folks!It’salifestylewhichcreatesavis
ceraldifferencebetweenusandthemundane,andwhichmakesouridentity.”
90年代中期,我和美國派索菲亞大學的學生ArvinPaul一起,對不同國家的超個人心理學的趨勢和傾向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超個人意識的潛流延伸到了每個國家各行各業的人,并開始潛移默化地轉化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與職業的觀念。首先,在美國,超個人心理學與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其他心理學派一起,在臨床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超個人心理協會正在蓬勃發展,并成為了官方認可的臨床心理學家培訓機構。
超個人心理學有成為一種跨學科的趨勢。由于“人的因素”存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心理學融入其他學科的趨勢。超個人心理學也有類似的發展傾向。因此有人建議使用“超個人研究”一詞。
對于我而言,超個人不僅是臨床和研究,超個人對于我的生命體驗如此重要,我將超個人視作一種生活方式。人類如此重視友誼、社區聯系和跨國的交流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珍重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因此我想用人們共同的愛好和相似點解釋超個人的生活方式:
1.我們不是靈異派,但是我們喜歡捕捉并嘗試理解微妙的能量。
2.我們不是清教徒,但我們喜歡自我約束和調節,且并不回避改變自己的消極習慣
3.我們不是環境保護主義者,但我們也喜歡清潔、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我們認為地球有意識,我們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我們關心且維護自然環境。比如我們認為徒步旅行非常重要
4.我們不是盧德主義者,但我們明白,每天用手機、電腦工作時間太長會對人類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5.我們不是歷史學家,但我們知道人類以智慧的傳統得以延續,因此,我們希望文化遺產得到保護。
6.我們喜歡有意識、健康、聰明、積極、全面、自我修養、社區融合、轉變、熱情、美麗的生活方式,具有微妙,平衡,和諧和富有創造性的表現力。
超個人心理學關注人的身心靈發展,也關乎人們的生活質量。
有時候選擇某種生活方式可能很昂貴,但超個人生活方式幾乎不需要任何額外的開銷;然而,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犧牲你過去嘮叨抱怨和一些成癮性的習慣,即使很多富人和受過教育的人也有這些習慣。
我由衷地認為,理解超個人生活方式是下一個超個人心理學發展趨勢。缺乏這樣的認識,我們很難成為社會變革的有效推動者,也不能對我們的學生或咨詢來訪者有更深遠的幫助。
以上就是超個人心理學的觀點啟示以及生活方式的介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報讀,如果想了解索菲亞超心理學專業可以隨時咨詢我們網站客服老師。
更多教育信息可關注學校動態欄目每天更新綜合的教育機構培訓信息,培訓資訊,培訓新聞,培訓資料等相關信息,這里匯集了綜合的培訓資訊信息